今天,国新办举行2023年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。发布会现场,就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相关热点问题,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回答了央广网记者提问。他表示,今年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,在丰富分龄内容的同时,对时间和功能进行科学限定,把使用难度降到最低门槛,让模式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“保护盾”。
同时,国家网信办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问题进行专项治理。
央广网:近年来,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,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,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但与此同时,网络沉迷、网络欺凌等问题频频登上热搜,引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家长关注和担忧。今年,网信办会采取哪些举措应对这些问题?
(资料图片)
牛一兵谈到,现在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已经高于成年群体,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社交更加频繁,受互联网的影响也更加深远。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、网络空间,成为全社会的共识、期盼和努力目标。
一直以来,国家网信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,牛一兵提及,已经连续三年部署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各类乱象问题,有力遏制违法违规内容传播势头。“但是我们也看到,一些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仍然时有发生,比如,不法分子借网恋网聊、童星招募、校园借贷等名义实施‘隔空猥亵’和诈骗,在社交群圈传播学生欺凌视频和色情引流链接;部分学习类App违规插入广告营销、游戏链接等内容,个别儿童智能设备存在涉黄涉暴、游戏沉迷、诱导消费等问题。”他说。
牛一兵表示,今年将重点抓好管内容和管平台两方面工作,用好青少年模式这一保护工具,全面强化治理力度,体现保护温度。
“绷紧违规内容高压线。”牛一兵解释称,深入整治涉未成年人淫秽色情、暴力血腥、迷信赌博等问题,严防以隐形变异的形式传播扩散,集中清理宣扬炒作炫富媚富、不劳而获、低俗庸俗等不良导向内容。及时发现处置侮辱、诽谤、威胁等网络欺凌行为,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扩散传播。严厉打击“隔空猥亵”、诱导自杀等违法犯罪活动,会同相关部门落地查人、决不手软。
与此同时,还要守住专属平台安全底线。对于未成年人使用的学习类App、儿童智能手表、平板电脑、早教机等,牛一兵告诉记者,督促平台强化应用上线、内容发布等前端管理,加强功能安全风险评估,禁止出现各类违法不良内容,不得借游戏闯关、购买虚拟物品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。对违法违规的软件和设备,该处罚的处罚、该下架的下架,公开曝光、形成震慑。
筑牢青少年模式保护防线也尤为关键。
牛一兵表示,青少年模式上线以来,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不良信息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但仍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。
他透露,今年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,在丰富分龄内容的同时,对时间和功能进行科学限定,把使用难度降到最低门槛,让模式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“保护盾”。同时,国家网信办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问题进行专项治理。(记者王晶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