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章哥,房地产从业20年,通晓业内门道,我不做所谓的“专家”,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。
一
Q:
【资料图】
我在燕郊和大厂有三套房,都是高位接盘的,现在赔的一塌糊涂。我不是要卖,只是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,北京不是都涨回来了吗?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的?
A:
1、为什么会这样,当时涨的太高了呗,涨的猛就跌的狠,投资品历来如此。燕郊等环京也不是这一次暴涨暴跌了,至少四次了,每次都差不多。炒作疯狂的时候能上天,之后就断崖下跌挤泡沫。
2、北京也不是都涨回来了,只能说学区房和热门板块涨回来了,相对偏远的还离高点有差距,只是没环京邪乎而已。但总体来说北京是相对稳定的,不容易暴跌,所以才相对容易恢复。
之所以跌的少,就是因为卖房的少,毕竟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。可以参照一下两边的挂牌率,北京一直是1%多点儿,也就是有800万套房,挂牌的一般不超10万套。
燕郊我不知道房产总量,但刚看了一下贝壳上的挂牌量,竟然2.4万套以上,有点儿多了,很难说四个燕郊就能抵上一个北京吧?
或者也可以和通州比一下,通州180多万人,房产总量应该60多万套,挂牌量7000多,合理范围。而燕郊90万人,人口是通州的一半,要卖的房子却是通州的三倍多,这就是不稳定因素的根源呗。
3、北京之所以相对稳定,主要就是因为这是中国城市的塔尖儿了。燕郊很多业主都是过渡,是暂时预算不够或没有北京资格的人群的中间站,一旦条件具备,很多人都会换到北京的。
而换到北京之后呢,还有再向上换的城市吗?几乎没有了吧,顶多是平级换到上海而已。所以一旦安家在京沪,基本就是在城市内部置换了,还是人往高处走,但毕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市区和好板块恢复的快的原因。
4、北京还有一个稳定的原因,就因为这不是个新兴城市,顶多是个翻新的。北京接近800万套房,其中市级公房和央产房就占了200万套。这些业主大多数都没置换,也很难说过会卖房去外地,房价涨跌和他们无关,这就维护了北京的稳定。
北京还有200万套的回迁房安置房,他们也大多数不会置换。尤其是对于很多郊区原住民来说,如果有空房就收房租挺好的,何必折腾呢,他们同样维护了北京楼市的稳定。
第三,北京是全中国保障房比例最高的城市,其中还包括各部委和市级机关单位的福利房,也接近200万套。这类房产的置换比例应该不低,但也高不到哪儿去。
也就是说,北京看上去城市很大房子很多,但实际上商品房才占四分之一,和环京这些新兴城市是完全无法比的。前三类的房产的获取成本都不高,也就对涨跌不是太敏感,无论怎么下跌也不能让他们伤筋动骨。这和接盘纯商品房的心态完全不同,那可是略有风吹草动就怕赔钱啊。
5、北京的一年的成交量也就20万套吧,占比2.5%左右。要想用这个比例就造成房价暴跌,不是太容易吧。我不知道环京的数字,估计远超这比例,也就是短期持有和炒作的比例高,所以造成不稳定。
6、简单就是这些事儿,只是我的观点。一座城市的房价是否上涨取决于新增多少人,但是否稳定取决于现有业主们是否愿意离开。反正我家是不走了,就赖在北京了,老猫房上睡,一辈传一辈。
仅供参考。
二
Q:
打算出售父母名下在海淀区稻香园南社区的房,考虑学区房溢价不会太久,预计售价800万。我一家三口住在海淀区北太平庄,我想在海淀买套老破小投资房,800万~1000万,先出租,有什么建议?另外,这个价位不限于海淀,还有哪个区域投资比较好,至少跑赢大盘?
A:
1、海淀买老破小投资,800-1000万,这不是老破小了吧?北京市区老房的平均成交面积是60平,超过这个面积就算大。所以这是准备买老破大吗?考虑好,这种房不仅流动性弱不好卖,租金什么的也不太划算。如果真的是小面积的,那学区溢价肯定相当高,租金就更不划算了。考虑好再投资,别任性。
2、至少跑赢大盘,那至多跑赢什么啊?全北京跑赢大盘的可没多少,否则还能叫大盘吗?这要求太高了,相当于说想做生意,要求至少也得能上市,那敢承诺的不是疯子就是骗子。所有投资都有风险,风险与收益对等。
3、常规建议纯投资是在朝阳区,这个预算在北部更合适,大多数都没学区溢价,租金相对高流动性也好。看看亚运村望京奥园和新北苑吧,很多小区呢,首选房龄新品质高的。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,居住体验越好才越保值呢。
而老破小就相当于退休的老头儿,可以说退休金挺稳妥的,但指望他们还能有特殊的升职加薪不太现实。
4、还是再考虑一下吧,感觉有些期望值高。投资最好别太激进,保持平和谨慎为好。
仅供参考。
三
Q:
六里桥首科花园的三居110平房子,想置换马驹桥融科香雪兰溪200平的复式,改善住房条件吧!保值的角度,您觉得首科花园的房子和香雪兰溪的房子,在目前的时间节点看,后续哪个能跟上大盘的涨跌!
A:
1、这问题不好回答。这么问的人很多,一般都是心里明知置换目标升值慢,否则不可能这价格,但就是想捡漏儿的。尤其这加上个“在目前的时间节点”,意思就是在别人手里不行的,到了自己这儿就能各项兼顾呗,既能改善大房子,又能躺着赚钱。
这自己认为合适就行了,让别人说什么有点儿强人所难。说不合适多扫兴啊,那只能说合适呗,以后的事儿就自己承担了。
2、简单就这意思吧,房子是用来住的,自己觉得合适就行。房产的价值由地段儿决定,至少是大部分,马驹桥之前这些年是弱了点儿,香雪兰溪这么好的小区也就受了连累,等以后的逆袭吧。复式这种户型也不太受追捧,同样是等再次流行了。能逆转就肯定能跟上大盘的涨跌,不能的话就还延续之前的走势。
3、目前的时间节点我也说不好,没出现逆转趋势的标志。标志一般都是地铁开建、产业入驻、学校取得好成绩什么的。
仅供参考。
四
Q:
看到一篇您对狼垡分析的文章,真的是透彻细致。我想咨询一个事情。我在狼垡有套房100 平左右。我家老大在海淀上学,我们目前租房在海淀。老二出生后户口落在狼垡,今年刚一岁。我现在想咨询的事:我是在海淀买个老破小给老二落户口,然后租出去,还是把狼垡房子卖掉买个稍微大点,落户口自己住合适?
A:
1、这预算是多少啊,目标是哪个学区?海淀的老破小从300多万到千万的都有,各学区的溢价也都不同,所以还是说具体的吧,这么宽泛的聊规划意义不大。
2、或者简单说吧,房子是用来住的,那如果只买个占坑儿房,就是拥有两套房却都住不上,有点儿不太合适。而且这两套房还都不算投资房,一套是地段儿偏,一套是学区溢价高,那就更不太合适了吗?
3、所以常规建议就一次到位吧,免得过了几年还是折腾,又浪费一次税费成本。契税+中介费一般都是4%左右,相当于三年的房租收入了。当然这也看预算和目标学区,具体的再分析。
仅供参考。
五
Q:
50岁夫妇非京籍,孩爸在京国企任职(已满五年社保有购房资格),儿子今年研究生毕业也计划在京工作。目前孩爸属于国企外派人员,一直不在京工作(未来几年可能会调回北京)。老家山东三线沿海城市有三套房(不打算出售,自住/老人住/出租),目前计划退休后养老也是回老家居住。
现在家庭收入主要靠孩爸,我已退休。计划在京买一套房(首房首贷),手里有现金600w,月还款能力最多2w。想咨询您,我家这种情况,是买套600-700w的小两居(公积金贷款),保值加自住。还是把商贷额度也用上,一次性到位买800-900w三居室,将来孩子结婚生子也可以用?
我们夫妇的想法是买个600w左右小两居(全款或者公积金贷款一部分),这样没有还贷压力。孩子婚前可以住,孩爸如果调回北京,一家三口都可以居住。将来孩子结婚如果觉得这个房子不够用,就让他自己再贷款另购住房(首付我们会量力帮孩子出一部分),这套房子留着我们夫妇来京时居住或者出租。孩子自然希望一次到位,买大点儿将来他就没还贷压力了,不想再贷款买房。
问题:您看我们家这种情况,从保值投资的角度出发,哪种方式更稳妥?孩子23年底才会进京,房子何时购置合适?(是先租房观望下形势,还是随时有合适的就购入),房子位置是不是重点考虑朝阳区就可以?(保值+自住)您能给推荐几个板块或楼盘吗?目前只通过您的公众号文章了解的信息,对北京楼盘没概念,没在北京长住过。
A:
1、如果有首贷资格,常规建议就是用足额度呗,毕竟这相当于福利,在月供能确保的情况下最好不浪费。但这看自己的想法,没有标准方案,外人更不好建议。
我建议是把时间维度拉长来考虑,站在十年或二十年后的角度来看待今天该怎么做。或者把自己穿越到十年前,当时自己应该怎么做才不后悔。
2、23年底,不就是今年吗?有需求就买吧,不着急再等着。观望也行,看看能涨多少吧,反正在这种时期是没有下跌的可能了。我建议是做个定时定量的方案,等多长时间或等到什么价格?然后再考虑好预案,时间到了没降怎么办,涨了买不买?最好别陷进涨了等着降,降了不敢买的怪圈儿里。
3、这还是先定下来卖不卖和资金预算吧,要不然我也不知道说看哪儿的房子,600跟900差的太多了。或者如果是900就先看朝阳北部,望京亚运村的,这总价不突出,流动性相对好。600就看东部,朝青四惠的不少小区呢,年轻人多的板块。具体小区问当地中介就行,他们能匹配房源。
仅供参考。
六
Q:
北京土著大龄单身,计划购房短期出租,如后续独身计划自住或到时置换。本人名下已有房产,2015年购入丽泽次新80P两居。这次计划使用父母(均在65岁以内,妈妈64岁临近,不想浪费房票)首房首贷资格,接力贷纯商贷购房。首付资金160W(含中介费、税费),购房总价计划400W以内。
核心诉求:
1) 租金高,10-20年周期置换流通性好,因名下已有丰台房产,主要在看朝阳/海淀,两区似乎相对更保值增值。
2) 地铁近交通方便、5公里内有商圈、产业集群有稳定租赁需求。
3) 一居室(主要是预算只能够上一居室,或您有建议的位置有两居可选更好),开间条件好也可。
4) 最好是20年内次新房,如后续不置换会自住,需要兼顾一定品质。
5) 暂不考虑学区,家中名下有西城平房已带学区。
目前看过的:
1) 石佛营炫特嘉园:租金高、面积较大、户型好品质一般,保值没跟上大盘,小区口碑不佳。
2) 百子湾沿海赛洛城:租金高、面积较大、户型品质一般,保值没跟上大盘,小区口碑不佳。
3) 朝阳公园瞰都嘉园:租金高、面积较小、双窗开间可改一局,面积小品质好,保值一般。
4) 东坝富东嘉园:租金一般、面积较大、品质好位置偏,板块规划落地周期太久。
5) 惠新/安贞一带老破小:地段好租金高没有学区溢价、面积较小、品质户型差、可买南向两居、保值佳但楼龄太老(80年代为主)担心后续10-20年周期置换买家不好做贷款影响流通性。
以上这些您觉得哪个选择比较好呢?或者您有没有其他板块的选择建议?
A:
1、租金高,那在预算不是太高的情况下一般就是对应升值慢,这两项是相互冲突的,得适当取舍。只有好地段的豪宅才能二者兼顾,全北京都不多。流动性倒好说,只要没硬伤和房龄不影响贷款就行。但海淀的租金大多数都不高,因为有学区溢价,没人会为用不上的学位价值掏租金。
2、尽量不选开间,适应人群窄,除了年轻人多的板块,大多数都升值略慢,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。租金一般都高,但这是用升值慢换的,看自己重视哪方面吧。
3、炫特不算落后,比赛洛城的强,但也不突出。注重租金就买,五年左右不至于落后。赛洛城普通,各方面都不占优。
4、瞰都这就看自己的喜好了,不是保值一般,是很一般,曾经的北京十大豪宅没几个保值好的。富东嘉园也差不多吧,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名字了。也是注重租金就合适,升值方面也有可能不输。
5、如果真要是十年20年的持有那就买这些老房吧,长期持有算稳妥的,保值肯定是跟随大盘,租金也不低。劣势就是流动性弱,不好卖。但既然是长期就无所谓了,反正过些年就都老了。这就相当于退休老人,就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涨退休金,没什么特殊发展了也不吃亏。
尽量选择没硬伤户型好的,如果能等到原址重建就算赢,等不到也不输。
仅供参考。
七
Q:
请问下石景山片区,像苹果园小区、金顶街小区、金顶阳光等都是首钢开发的,为什么不通用一个小区名字?您知道来龙去脉嘛,首钢在石景山这块真是个传奇,感觉哪块地方都能看到首钢的影子。
A:
1、为什么不通用小区名字?没必要呗,中国取消福利分房的政策是1998年6月推出的,北京因为情况特殊还推迟了一年执行。在此之前这些单位的房子都是直接分配给自己员工的,又不是对外卖的商品房,所以就没必要起名字,直接用街道门牌号就行了。
金顶阳光的时候不是商品房,而是保障房,但也是公开发售的,多少也需要推广,所以才就值得起个名字了。这其实就是自己家做饭和饭馆弄菜谱的关系,打算对外卖的才值得起个好名字。
2、首钢当然是传奇了,在搬迁之前那是全国的钢企龙头,首钢老大哥。当时全国任何一个钢铁会议,如果首钢不到场的话这会就算白开,甚至都开不了。高峰期首钢一家的利税,占到了全北京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,几乎就是海淀跟朝阳的总和吧。当年首钢的辉煌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,每年的花坛都能媲美天安门广场了。
3、这些公房也大多数也是那个时代开发的,周老爷子任上为主。后来他下岗之后没几年就是住房制度改革了,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后首钢又必须搬迁,还弄了个先停后建,导致首钢落寞了。
但石景山的这些老房在保值上不落后,可以对比东五环外,那是朝阳区还挨着副中心的地段,但价格和石景山西五环外差不多。说明石景山并不落后,老工业区的底蕴深厚,顶多是流动性弱点儿罢了。简单就这些吧,首钢房企手中还有大量土地呢,资金也不缺,当年融创孙宏斌就是被首钢捧起来的。
仅供参考。
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,只有选对房、避开坑,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