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,基层干部身处基层,起着上承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,是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的一线力量。身为一名基层干部,我与身边同事始终站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的第一线,努力满足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。对于基层干部的发展前景、上升空间,我们有很多想法要表达,有时,一些同事或多或少也会有离开“围城”的想法。真实的基层生活,集齐了各种“酸甜苦辣”,基层的难处需要被看见,基层的潜能也值得被进一步激发。
对于很多基层干部,特别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基层干部而言,“5+2”“白加黑”都是工作常态,涉及大会、大型活动的时候,不论是领导还是“小兵”,大家普遍都在超负荷工作。此外,对于基层干部的考核也越来越严格。
基层干部的辛苦,不只在于本职工作的千丝万缕,还在于任何党委政府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,基层干部一定是站在第一线的。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,这一点尤其明显。疫情防控工作最严峻的那段时间,我们县的很多干部,每周都要轮班一次24小时的高速公路卡点检查,纵然室外温度超过40摄氏度,也不能脱下防护服。涉及“创城”等大型活动时,基层干部也要在本职工作之外,每周前往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。一旦汛情、台风来袭,很多部门和乡镇(街道)干部,更要全天候应急联动,随时参与群众疏散、安全检查等事项。
在“政府过紧日子”的大背景下,不少基层公务员的收入也有所下降。当然,相比而言,“体制内”的工作即便面临降薪,依旧是一份相对稳妥的保障。与收入相比,更多人在意的是上升空间。
在基层,从一名普通科员到成为副股级干部,至少需要1-2年时间,成为副股一年之后才可以成为正股,正股两年以上才具备提拔为本单位党委委员(党组成员)的资格。要成长为一名副科级领导,最快也需要4-5年时间。但是,一个局里,副科级干部的编制也很有限,特别是某些基层执法部门,因为人员众多,年轻干部也多,很多干部可能辛辛苦苦干了10年还是普通干部,40多岁才担任科长的也很普遍。成为科级干部,已经是“百里挑一”,跨过处级门槛的更是凤毛麟角。
就我个人经历而言,在干部提拔过程中,上级较为注重干部的文字和综合协调能力,但是基层一定程度上存在“人情社会”的特点,干部的提拔任用,也会裹挟一些主观因素。文字等综合能力强的干部,很大可能会被县委办、县府办等综合部门挖走,文字及政策分析能力强的干部,会被多个部门“争抢”,但是这样的干部也相对较少。
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上,虽然很多地方都在创新“揭榜挂帅”“90后干部选调”等培养模式,对于年轻干部也存在一定的侧重培养,每年会有10个左右的乡镇副科级名额,供90后干部考试选调。但是,优秀的年轻干部不能只靠这些“特殊渠道”晋升,与此同时,也有许多表现没有那么突出的年轻干部找不到个人发展的方向,存在“本领恐慌”。很多部门也在开展“青蓝工程”和“传帮带”等活动,加强部门老干部和新干部之间的培训和指导,在很多岗位和工作人员之间依然存在专业和能力不匹配的现象。目前,按照组织要求,事业干部一般不能担任行政的科室长及副局长,对于事业干部做事的积极性也存在较大影响。
就目前的状况而言,基层干部身处忙累之中,工作经验多,但思考总结的时间机会少。长此以往,不少干部对个人长期发展缺少科学规划,对日常工作可能也会“疲于应付”。
为了让基层干部能够闯出一片天地,组织部门最好能分类施策,给予不同能力、不同类型的干部不同的舞台,同时也要给年轻干部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,形成爱才惜才、用心育才的大环境,打破基层干部的能力瓶颈和发展壁垒。同时,在“严管”基层干部的同时,也希望组织能更多考虑基层干部的生活实际,适当提升待遇水平,把优秀人才留住。(清和)
关键词: